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题:婚姻家庭“烦心事”, 民法典给你答案
新华社记者白阳、罗沙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一头连着家庭的幸福感,一头连着社会的安定团结。
对方婚前隐瞒病情该不该介意?婚姻中对方欠的债你有没有义务还?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归属要听谁的?……这些婚姻家庭的“烦心事”,听听民法典怎么解答。
对方婚前隐瞒疾病,你该何去何从?
【案例】安徽淮南女子陈某与相亲认识的男子周某登记结婚后,发现周某经常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背着家人服药。陈某在遭受多次惊吓后被迫离家出走。2019年,陈某提起离婚诉讼。她随后从法院得知,周某在婚前就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并曾多次住院治疗。
【说法】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真诚亦然。当婚姻面临“二选一”的难题,是该与爱人共渡难关,还是该维护自己的知情权?
根据现行婚姻法,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属于禁止结婚的一种情形。但在现实生活中真人百家家乐app,如果对方对此知情,那么疾病还是结婚的障碍吗?
对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取消了将疾病作为禁止结婚情形的规定,明确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孙若军认为,民法典不再将疾病列为禁止结婚的情形,将由此导致的无效婚姻改为可撤销的婚姻,体现了法律对当事人结婚权利的保障和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这是社会的进步。
“为避免隐瞒病情有可能给另一方当事人带来的损害,民法典规定了患有重大疾病的一方负有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的义务,并赋予了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这对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以及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孙若军说,对于该规定如何适用、“重大疾病”如何认定,以及举证责任等问题,法律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对方在婚姻中欠的债,你有义务还吗?
【案例】湖南邵阳女子曾某在离婚后,发现前夫唐某曾在二人分居期间,以资金周转为由借款100万元。因借款发生在婚姻存续期内,曾某被判负有连带清偿责任。4年多来,曾某因唯一的自有房产被法院执行,不得不带着儿子在外漂泊。2019年,检察机关就此案向法院提起抗诉,曾某终于盼来了改判。
【说法】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有哪些?历来是离婚纠纷的焦点之一。在共同债务问题上,民法典吸纳了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同时,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孙若军表示,此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强化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对家庭和弱势群体实施倾斜性的保护,充分体现了民法典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对促进夫妻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夫妻共同财产方面,民法典增加了“劳务报酬”和“投资的收益”两类。比方说,即便是夫妻一方婚前单独购买的房产,若婚后用于出租等投资行为,所得收益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孙若军说,这处修改吸纳了最高法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对司法裁判经验和成果的总结,扩大了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强调了劳动所得共有的婚姻共享立法理念。
离婚后孩子跟谁过,谁的意愿最重要?
【案例】山东平度女子张某因与丈夫感情不和起诉离婚,法院判决两岁的女儿由她抚养。孩子的父亲孙某对一审判决不服,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然而还没等判决结果下来,孙某便与家人到张某家中将熟睡中的女孩强行抱走。经法院多次调解,孙某才将女孩归还给张某。
【说法】孩子的抚养权,往往是夫妻“离婚大战”的争夺焦点。抚养权的归属到底谁的意愿最重要?民法典给出了明确答案。
现行婚姻法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将“哺乳期”改为“两周岁”,并规定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在审议民法典草案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已有一定自主意识,在抚养权问题上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民法典吸纳了此建议,增加一条规定: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孙若军认为,“哺乳期”的表述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个体差异较大。以往司法实践中,一些当事人为满足法律的规定,不得不缩短或延长“哺乳期”的时间或仓促地赶在“哺乳期”内提起离婚诉讼。民法典吸收了以往的司法裁判规则,更为合理地确定抚养权的认定标准,更有利于保护儿童和妇女的身心健康。
孙若军还表示,民法典“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等相关规定,将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贯彻落实到父母离婚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上,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
5万元借款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了吗
前夫在婚姻存续期间借了5万元,这些钱是否需要前妻共同偿还?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检察院提请抗诉的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给出了答案。
史某与杨某(女)于2009年登记结婚,2022年9月协议离婚。2017年,史某向李某借款5万元,并于当日向李某出具了只有史某签字的借条。之后真人百家家乐app,经多次催要无果后,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
2022年8月,一审法院认为该笔借款是发生在史某与杨某婚姻存续期间,且未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判决由杨某、史某共同偿还。杨某不服,向包头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2023年3月,法院裁定驳回其再审申请后,杨某向土默特右旗检察院申请监督。
受理案件后,检察官经审查发现,李某在其向一审法院提交的起诉状以及庭审中均陈述,史某向其借款的用途为“做生意”,而史某在庭审中则称借款用于偿还个人贷款,杨某表示对该笔借款完全不知情。针对杨某提出史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因赌博在外大量举债的陈述,检察官于2023年5月向法院调取了2019年至2022年期间以史某为被告的所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共5件,案涉借款为14.5万元。承办检察官还从史某的工作单位得知,史某自2017年以来频繁借款,所欠债务至今未还。在听取史某意见时,史某明确表示案涉借款与杨某无关且杨某不知情,借款主要用于偿还其个人贷款。
基于上述情况,检察官认为,史某的借款虽然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借款并未超出日常家庭生活需要,且案涉借款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应由债权人李某承担举证责任。一审法院判决认定5万元借款为史某、杨某夫妻共同债务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适用法律错误。此外,通过对比法院此前判决的同类案件,检察机关发现法院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有违司法公正,应予以纠正。
2023年7月,经土默特右旗检察院提请包头市检察院抗诉,包头市中级法院裁定发回原审法院再审该案。不久前,原审法院对该案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案涉债务由史某个人承担。
来源 :检察日报
真人百家家乐app,愿您夜夜笙歌,祝我们的祖国和平昌盛国泰民安